close

  本報記者 林潔 實習生 袁桂鈴《中國青年報》(2014年12月02日04版)
  “最初來廣州工作的時候,時間比較寬裕,而且特別喜歡幫助人,所以成為了志願者。”番禺明月關助服務中心的負責人林義平告訴記者,而真正開展“殘疾青年創業與就業孵化培育”項目(下稱“孵化培育”項目)卻是在受到大學生志願者的啟發之後,“他們說,在時間精力都有限的情況下,做事要專一。”於是林義平放棄了多個想要啟動的關助服務項目,而專門致力於幫助殘疾青年就業創業,他認為,殘疾人不應該成為社會的負擔,他們在經過專門的培訓之後完全可以持證上崗,自力更生。
  林義平帶領的明月關助服務中心已經三次參加志願服務廣州交流會,“我們在這裡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相互交流,促進自身的思考和組織的成長。”他說道,“大概是2010年的時候,由於得到深圳殘友集團發展殘疾人電子商務的啟發,關助中心的志願者嘗試幫一位來自清遠的殘疾人網上創業,從中我們發現,網絡平臺其實蘊含著很多殘疾人的創業就業機會。”
  “我因為腦部受傷失去了聽力,曾經很渺茫,網上創業給了我很大的希望。我正在努力。”郭金玉留著略過耳的短髮,枚紅色扁形全鏡框略顯局促,說話時一句一頓,發音有些困難。
  她是明月關助服務中心的老朋友了。八年前,金玉腦部檢查出腫瘤,服務中心多方籌款幫她做了切除手術,不幸的是,手術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金玉再也聽不到了。
  “金玉雖然喪失了聽力,但是她學習非常認真刻苦,在班上表現得也很優秀。”林義平告訴記者,除了自己掌握電子商務的基本技能,金玉甚至成功幫助十八歲的高位截癱少女阿晴,開了一家淘寶店。
  阿晴十二歲的時候頸部意外受傷,除了一隻手還殘存一點力量,脖子以下部位幾乎都動不了了。得知阿晴特別希望接觸電腦,義工們想辦法給阿晴配了一臺電腦,又籌錢從國外買來遙控設備。恰好此時第一批孵化學員逐步學成,林義平便找到金玉,讓她上門幫阿晴做一對一孵化培訓。慢慢地,阿晴專賣手機殼的淘寶店“開張”了,也慢慢有了成交量。
  “但是阿晴的生意並不是特別好。”林義平坦言,原先預測的九十天孵化期也未能達到基本學成的效果。
  據瞭解,孵化項目開闢了進駐式孵化、遠程孵化和上門孵化多種模式。進駐式孵化則是最為常規有效率的一種,學員在培訓期間共同吃住在孵化基地里,食宿由中心提供。
  阿晴屬於“上門孵化”模式,因為她是高位截癱。“連正常人就業創業訓練都可能需要1年乃至以上的摸索,何況殘疾人呢?”林義平並不氣餒,他表示,這個項目對第二批入選學員提出了更多要求:一是年輕;二是殘疾程度比較高;三是文化和電腦基礎薄弱;四是有強烈改變命運的欲望。林義平希望這些“苛刻”的條件能讓一、二批學員成為孵化項目的模板。“連這種情況的殘疾人都能創業就業成功,不是更有說服力嗎?”他激動地說道,“我們不是做秀,而是想真正地幫到這些殘疾人,讓他們學以致用,可以不依靠別人活著。”
  但是,網上開店的人實在不可計數,要想盈利並不是太容易,何況即使是殘疾人,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如果只是一味地讓他們學電腦、學開網店,不僅扼殺了他們的興趣,“扎堆現象”更不利於項目本身的長遠發展。
  林義平和他的孵化團隊正四處找尋新的突破口。
  他提出,學員們的創業可以從淘寶網店,發展到微信營銷,或者電商客服。“他們雖然是殘疾人,但是都很自覺,很努力,自我意識很強。他們很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林義平說道,他一直都在給他班裡的學員攬一些活兒,比如資料錄入,一般健全人都嫌太苦,不願做。“他們會熬夜到12點多,為了完成工作。他們勁頭很高,因為他們從來沒想過自己也能賺到錢。”
  但是,由於組織目前的知名度並不高,所以林義平和他的“孵化團隊”一直沒有機會與企業合作。“其實,與企業合作將是我們這個項目未來的發展方向。”他設想,將來的關助中心將有一個很大的工作間,房間里的殘疾人兄弟姐妹通過電腦遠程服務於不同企業。而林義平和他的團隊將成為一個為不同企業輸送和管理人才的人力資源部門。“這個想法充分滿足了興趣多樣化的問題。”林義平憧憬道,“不但如此,這樣的管理可以為招收殘疾人的企業省掉大筆麻煩,而且殘疾人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辦公,彼此之間相互照應,不會孤單,更不會受到不該有的歧視。這是‘雙贏’!”
  林義平還提到“自我造血”這個概念,他說,依賴捐贈的慈善組織時時都面臨著夭折的威脅,只有讓需要幫助的人學會基本的生存能力,需要外力扶持的組織找到立腳點,一切才能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原標題:孵化培育:殘疾人圓創業就業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q36kqieg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